現代化的醫(yī)學成像技術 實現真正的“看病”

2013-08-08 15:18 來源:互聯(lián)網 作者:洛小辰

望、聞、問、切——是我國中醫(yī)的傳統(tǒng)診斷方法,而其實萬變不離其宗,現代醫(yī)療只不過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演化,利用科技手段超越了人體本身的視聽等極限,進而更確切地對病理進行診斷。

近年來,網絡上流行用掃描儀來掃描自己的身體部分,這或許僅僅是一種行為藝術。不過,如果能像醫(yī)師那樣讀懂儀器呈現出的身體圖像,進一步來診斷臉上的小痘痘等問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而且,隨著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與數字化發(fā)展,某些的診斷技術甚至可以讓醫(yī)生在移動手機、Pad或電腦上,通過專業(yè)的分析軟件,對比和診斷病人的影像,或者病人可以通過網絡與千里之外的專家進行會診。

1


這樣“看病”才是真的

一般生病了,我們常說要去“看醫(yī)生”,其實這里的“看”字是一個被動詞,意思應為“被醫(yī)生看”,但問題是,醫(yī)生真的能看嗎?事實上,在過去,醫(yī)生們是什么都看不到的,因為人的肉眼都是差不多的。

而如果醫(yī)生真的想要了解患者身體內部病理情況,除了直接剖開(一般不到萬不得已,醫(yī)生、患者都不愿這樣做),再只能靠“觸診”了,如在體檢內科時常見的的腹部按壓就是最基本的觸診。但是,這兩種方法與利用掃描儀來掃臉的行為藝術卻不一樣,然后者似乎更確切些,不用擔心,醫(yī)生可以借助現代化的醫(yī)療成像技術來實現。

1895年,德國物理學家威廉?康拉德?倫琴發(fā)現了X 射線,人類第一次通過儀器看到了活體中的身體內部骨骼。如今,醫(yī)院里能夠“掃描”身體內部的設備越來越多樣、越來越先進,如X射線透視設備、計算機斷層攝影(CT)、核磁共振成像(NMRI)等,它們大多被寶貝似的安放在醫(yī)院防護森嚴的放射科中。

如何利用核磁共振來讓醫(yī)生看到體內的立體圖像呢?別說,這個設備還有點像家里常用的微波爐,但患者并不是躺在微波爐里做檢查得。微波爐只能震蕩食物中的分子,而核磁共振則是震蕩氫原子核,這是水的重要組成部分,而人體約70%是由水組成的。當人體進入到該設備的磁場中,適當的電磁波會改變體內氫原子的旋轉排列方向,而經過射頻后氫核能返回初始能態(tài),此時共振產生的電磁波就被發(fā)射出來,而原子核振動的微小差別就能夠被精確檢測到,最后再經過計算機處理,即可獲得反應組織化學結構三維圖像,醫(yī)生就通過這個圖對相應的病理進行分析診斷。

可以說,有了現代化的醫(yī)學成像技術,醫(yī)生才真的實現了“看病”。

確切聽出身體異常

中醫(yī)里面所謂的“聞”,不是指用鼻子去嗅,而是通過聽病人的談吐、氣息、咳嗽等來進行辨識診斷。雖然那時沒有類似現代“聽診器”的工具,但利用“聲音”來判斷病人體內的病變,的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。比如一些常見的呼吸道疾病,在聽診器下會發(fā)出猶如地面下不規(guī)則的“震動”一般的頻率,有經驗的醫(yī)生就會據此來準確診斷病情。

現在,聽診這一基本原理已經被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和通訊方式所繼承。不久前,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幾位科學家,共同研發(fā)出了一套叫做“Stetho Cloud”的軟件,可以將智能手機變成一個遠程聽診器,通過這樣的設備能夠對病情進行初步診斷,不過確切的醫(yī)治還是需要醫(yī)生當面會診的。

Stetho Cloud軟件的使用方法是,在耳機接口插上一各專用的聽診頭,軟件會通過向導模式指引用戶進行相應的操作,而醫(yī)生也就可以聽取并記錄病人的呼吸音。當軟件獲取了足夠的數據后,會自動將數據上傳至位于云端的服務器,并消除噪音來進行分析。這套智能軟件適用于對肺炎等進行初步診斷。

此外,現代醫(yī)院里常用的超聲波診斷設備,則突破了傳統(tǒng)的靠聲音來診斷的方法,能夠“聽”出身體內部的影像。所謂的超聲波,是指超過20000赫茲的聲音,因為人的聽覺范圍為20-20000赫茲。

在做超聲波檢查時,設備會向人體定向發(fā)射一組超聲波,由于不同組織對于其的反射強弱不同,就能根據監(jiān)測回聲的延遲時間、強弱來判斷臟器的距離及性質。然后再經過計算機的處理,形成一副斷面的超聲波圖像,醫(yī)生就能根據該圖像對人的機體進行分析,判斷病理。一般來說,超聲波檢測根據使用的聲波頻率不同,分為A 型、B型、M型、D型等,其中。B型超聲波是醫(yī)院里最常用的,因為其斷面圖通常能顯示被探查組織的具體情況,更具實用性。

經過近些年的發(fā)展,超聲波診斷設備也在不斷進行改進,現在世界上最小得僅有一部手機大小,它是2009年推出的Vscan。使用者可以利用Scam的探觸頭接觸皮膚做黑白或彩色B超,這時在屏幕上就能實時顯示身體的內部狀況,而且它還可以用SD卡存儲成像圖片,進而進行保存和拷貝。這樣小巧的超聲波設備可以隨身攜帶,甚至比醫(yī)生掛在脖子上的聽診器“聽”得真切得多。但是需要提醒的是,該設備畢竟還是屬于醫(yī)療設備,絕不能依據經驗進行自我診療,后果有多嚴重不言而喻。

成像 醫(yī)學成像

相關閱讀

暫無數據

一周熱門